top of page

2025年度YEA計劃培訓日(九)於真人圖書館與專業人士交流;完善可持續項目

  • 作家相片: HK2050isNow
    HK2050isNow
  • 8月1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思匯政策研究所在8月19日為2025年度青年環保大使計劃參加者舉辦本屆最後一場「真人圖書館」環節,有幸邀請到九位來自不同專業機構的嘉賓與各位學員深入交流。嘉賓均提供寶貴的建議和鼓勵,助同學完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方案。

出席嘉賓包括能源學會(香港分會)主席簡瀚澎先生;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區域總監溫啟康先生;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會員及理事鄺天生先生;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理事會幹事劉昇陽女士;香港環境管理協會活動委員會副主席陳慧儀博士;香港建築師學會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楊燕玲建築師;香港無國界工程師的黎榮森先生;香港園境師學會副會長陳彥璘博士;以及香港規劃師學會的李昕駿先生。

在整個交流環節中,每位專家都分享他們的見解和鼓勵,幫助同學在不受壓力下,以批判性思維審視其項目構想。

楊燕玲女士形容活動非常有趣,並提醒同學毋須為項目競賽過分緊張,應更專注於學習和成長。

陳彥璘博士反思當代年輕人所享有的優越條件,指出當我們擁有的資源較多時,便反而容易忽略周遭環境。他敦促學生研究如何以更完善的規劃與設計,來改善大眾的居住環境。

劉昇陽女士鼓勵各位學員盡展所長,找出能為身邊的人——無論是青少年還是社區——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方法。她建議把這些行動羅列出來並主動尋求反饋,強調即使是微小改變也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黎榮森先生讚揚同學的想法成熟且全面,並欣賞他們周詳考慮預算和贊助等層面。儘管項目僅有兩個月時限較為緊迫,但他建議各位學員在此期間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並思考項目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同時亦安慰他們不必過於擔憂。

鄺天生先生則送上真摯寄語,認為沒有固定的目標有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鼓勵同學去追尋令自己快樂且有意義的的學問和項目,並希望能啟發大家,從是次活動引起他們的興趣。

李昕駿先生愉快地分享其城市規劃方面的專業知識。他祝願同學成功,並鼓勵他們在項目中融入創新意念,以及審慎考慮不同持分者的觀點。

簡瀚澎先生提醒同學,勝負並非最重要,過程才是關鍵。他強調,與不同界別的持分者交流並全情投入體驗,將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並勉勵大家珍惜旅程中的每一步。

溫啟康先生肯定各位學員對待項目的認真態度和投入,並重申過程比結果更具意義,鼓勵大家享受這段學習歷程。

陳慧儀博士很高興能與同學見面,並分享其大學時期的點滴。她希望大家同樣能享受自己的旅程,並建議他們應以個人興趣為首要考量來選擇學科。

思匯項目主管譚芷菁女士於下午與一眾學員分享她的成長歷程,她回憶畢業後在亞馬遜雨林實習的時光的經驗,從而確立自己對生態保育的熱情,並渴望透過政策工作推動更深遠的改變。結合她目前在香港的工作經驗,譚女士指出民間社會如何能夠引領這座城市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她鼓勵同學不要把自己的項目僅僅視為一項練習,而應看作是孕育真正政策改變的種子,並提醒大家,青少年的聲音和想法足以影響香港未來發展路向。

隨後,渠務署工程師何仲恩女士帶領同學參觀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各位學員了解到該隧道如何設計以攔截上游地區的雨水徑流,從而大幅降低荔枝角、長沙灣及深水埗一帶的水浸風險。何女士亦講解工程與和持續發展的創新結合,例如雨水排放隧道靜水池既能調節暴雨,又能善用土地於上蓋興建蝴蝶谷寵物公園,令同一地方滿足防洪、運輸和休憩三大功能。這種創意空間運用展示基建設施如何不僅有單一功能,更能同時服務社區和環境。

思匯謹此感謝所有演講嘉賓的慷慨分享和指導。這些寶貴意見無疑加深同學的理解,並啟發他們在持續完善創新項目時的新思維。

最後一場「真人圖書館」標誌著各位學員學習旅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獲專家支持並重新建立信心,他們現已裝備得更為充足,更有能力把其持續發展願景付諸實踐。

留言


HK2050 white logo

HongKong2050isNow 是思匯政策研究所目前的主力項目,於 2019 年與世界資源研究所,RS Group 和 ADM Capital Foundation 合作推出,旨在推動氣候行動,使香港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未來。

  • Instagram
  • YouTube
  • Spotify
CEx white logo

思匯政策研究所是成立於2000年的香港獨立公共政策智庫。我們透過深入的研究和對話,為政策提供實證研究,並讓持份者參與其中,以應對香港的環境和發展挑戰。

  • Facebook
  • YouTube
  • LinkedIn

© 2025 HK2050isN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