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年度YEA計劃培訓日(七)真人圖書館啟發新思維;探索香港天文台和翠屏河

  • 作家相片: HK2050isNow
    HK2050isNow
  • 8月1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思匯政策研究所在8月12日為2025年度青年環保大使計劃參加者舉辦第二輪「真人圖書館」環節,有幸邀請到六位政策決策者和環保專業人士與各位學員深入交流,慷慨分享其專業洞見。出席嘉賓包括環保署助理環境保護主任黃永康先生、同屬環保署的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方偉蘭女士、機電工程署工程師姚敏慧女士、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先生、公共政策研究員區浩馳先生,以及香港天文台總學術主任陳敏儀女士。

同學在整個上午與演講嘉賓討論交流,提出許多深思熟慮的問題,展現出對環保議題的豐富知識。黃永康先生為環節作結時表示,同學準備充足、熱誠可嘉,令他印象深刻。方偉蘭女士感謝大家對其工作範疇的濃厚興趣,並指出他們提出的問題極具意義,反映他們對環保議題的投入與承擔。姚敏慧女士則欣賞同學對工程學和建築能源效益議題的好奇心,強調建築節能的重要之處,呼籲每個人從小處做起,為全港帶來集體的正面影響,並向大家推介其部門網站上設有內容全面的節能資訊,可供公眾參考。

劉天正先生讚揚部分同學對自己職業生涯有清晰的規劃,並鼓勵他們廣泛探索興趣,勇於迎接新體驗和友誼,此將對其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大有裨益;他亦分享自己在中學時期於區議會實習,從而投身公共服務的經歷。區浩馳先生則對各位學員對本地政策的深入理解感到驚喜,並坦言從他們的精闢提問中獲益良多。陳敏儀女士感謝同學對氣象學的好奇,並勉勵他們繼續運用網上資源深耕所好。

其後同學於下午參觀位於尖沙咀的香港天文台,由天文台科學主任梁麗儷女士首先介紹機構歷史和日常運作,並播放影片解釋其標誌和名稱的由來。各位學員了解到,天文台除每日天氣預報外,亦為航空及渡輪等範疇提供關鍵支援,以維護公眾安全,故對此深感著迷。

天文台學術主任李智鴻先生於天氣預測總部深入淺出地講解天氣預報的複雜過程——團隊必須先掌握即時天氣狀況,包括高空氣象模式,繼而結合數據、職員專業知識和人工智能,才能準確預測未來天氣。他亦介紹用於探測雨區的雷達系統和觀測雲團的人造衛星等技術,讓同學更了解天文台的先進技術和專業工作。

各位學員亦有參觀拍攝天氣預報的綠幕錄影室,李先生詳述由資料蒐集、撰稿、化妝、拍攝到節目傳送的日常流程。同學躍躍欲試,輪流嘗試擔當天氣報導員,均認為這是令人興奮和難忘的體驗。參觀最後一站是展覽廳,他們在此探索天文台的歷史模型和文物。李先生先生分享不少天文趣聞,例如在現代時鐘出現之前,如何運用太陽和時間球報時。他們亦走到戶外的溫度表棚,近距離觀察傳統的乾球溫度計和濕球溫度計。受到當天參觀啟發,有兩位同學表達將來期望加入天文台團隊的志向。

其後,我們前往觀塘參觀翠屏河,由渠務署工程師黃焯倫先生安排詳盡導賞。他介紹河道活化工程的四大目標——加強綠化以改善環境、營造具活力的公共空間、減低水浸風險,以及連接河道與周邊地區以促進公眾參與。他們沿河漫步,參觀幾個重要景點,如栽植風車草、睡蓮等多樣物種的人工濕地,以及以人為本作為設計理念的花園,體會城市空間如何促進社區福祉。

同學於本日吸收豐富的知識並收穫良多。這些經驗與見解將有助他們日後就籌辦其可持續項目、學科選擇乃至職業路向規劃作出更周全的抉擇。

思匯衷心感謝所有演講嘉賓和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與貢獻,成就意義深遠的培訓。讓我們繼續攜手培育下一代有承擔的環境領袖,共建可持續的未來。

留言


HK2050 white logo

HongKong2050isNow 是思匯政策研究所目前的主力項目,於 2019 年與世界資源研究所,RS Group 和 ADM Capital Foundation 合作推出,旨在推動氣候行動,使香港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未來。

  • Instagram
  • YouTube
  • Spotify
CEx white logo

思匯政策研究所是成立於2000年的香港獨立公共政策智庫。我們透過深入的研究和對話,為政策提供實證研究,並讓持份者參與其中,以應對香港的環境和發展挑戰。

  • Facebook
  • YouTube
  • LinkedIn

© 2025 HK2050isN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