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匯政策研究所推出2024年度Hong Kong 2050 is Now環境教育領袖計劃(KEL),旨為香港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培訓,提升其培養下一代環境領袖的能力。我們於2024年11月29日舉辦廢物處理網上研討會,並有幸邀請到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張潔儀女士,以及大自然保護協會黃樂堯女士擔任嘉賓講者。
張潔儀女士介紹廢物管理的重要原則——「循環經濟」,並強調循環經濟並非等同於「回收」,而是要綜觀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如考慮產品設計能否回收或重用,以及產品壽命結束後應如何處理。她指出,雖然各地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但我們需要留意可再生能源設施中的原材料大多都難以回收。此外,循環經濟現已成為香港許多大型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標準之一。由於市場對綠色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故大家若能掌握ESG和可持續發展技能,均可有助未來就業和商業應用。
而黃樂堯女士則分享大自然保護協會蠔殼回收計劃,展示循環經濟可轉廢為寶,更可惠及香港生物多樣性。他們收集從海產養殖業和售蠔餐廳回收被丟棄的蠔殼和青口殼等貝類殼,用來建造新的蠔礁,作為生態系統工程,讓蠔和其他貝類吸附生長,對環境有不少好處。一隻香港蠔每小時可以過濾高達30公升海水,可改善當地水質,更能穩定海岸線。這些蠔礁先導計劃旨在修復在機場三跑道系統附近和榕樹澳等水域的蠔礁,冀能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堆填區垃圾、恢復已消失的蠔礁,促進本地社區可持續發展,並為香港帶來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
與會者在問答環節中向嘉賓提出不少問題,例如學校應如何實踐循環經濟、現時各地如何處理可再生能源原材料,以及在哪裡可以找到可回收材料的指引,其中有與會者亦指出在學校舉辦工作坊對進一步推廣回收電子產品和其他物品非常重要。這些交流均可見與會者對於廢物管理的興趣與日俱增,也反映出教育界有助港府實現《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
我們非常感謝兩位嘉賓講者在是次研討會中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並期待教育界會進一步討論廢物管理相關議題。
Comentários